棕榈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棕榈小说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34章 南洋的小小震撼(5000字大章,求订阅)

第1134章 南洋的小小震撼(5000字大章,求订阅)

  第1134章 南洋的小小震撼(5000字大章,求订阅) (第1/2页)
  
  “我们会埋葬你!”
  
  早在两年前,赫鲁晓夫就曾对整个西方世界发出这样的声音!
  
  这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是发自内心的,至少赫鲁晓夫是发自内心的,哪怕是来到南洋之后,面对南洋辉煌的成就,他一语道破一个事实——你们辉煌的背后,人们是什么都没有的。
  
  对于此,李毅安并没有和他就这个问题进行更多的争执。
  
  在有些问题上是争执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的。
  
  最终只需要用事实说话就可以了。
  
  于是他就继续陪同赫鲁晓夫参观,当然,与苏联人喜欢安排访问者去参观工厂、水电站等级宏大的工业设施不同,李毅安更愿意向他呈现出南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就像他之前说的那样——生活是无处不在的。
  
  当然工厂还是要参观的。
  
  在工厂里参观的时候,赫鲁晓夫一行人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机床上——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南洋的数控机床技术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不少工厂都采用了数控机床,对于这一技术,他们还是非常渴望的。
  
  相比于对数控机床的兴趣,赫鲁晓夫一行人对南阳工人的生活一点儿都没有兴趣。
  
  问了那也是……
  
  因为众所周知,南洋工人每周只需要工作5天,每天8个小时。如果加班的话肯定是要支付加班费的。
  
  跟苏联差不多也是如此,苏联是没有加班的,只有义务劳动,现在比如星期六义务劳动,
  
  至于加班费……都已经是义务劳动了,哪里还有什么加班费。
  
  这是大家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好不好?
  
  于是乎,他们在南洋的工厂参观时更多的是关注南洋的先进生产设备以及那些产品。
  
  至于什么工人的福利,工人的食堂,工人的生活——也就是象征性的参观一下。
  
  顶多也就是了解一下,找到了一些差距。然后有针对性的改进一下。比如在工人的家庭之中,发现他们的家里差不多都有冰箱之后,赫鲁晓夫就直截了当的说道:
  
  “很快,所有苏联人的家里也都会有冰箱的。”
  
  同行的米高扬则在一旁补充道:
  
  “我们的冰箱之所以没还没有进入千家万户,是因为俄罗斯的冬天太长了。和南洋不一样,南洋地处热带更需要冰箱来保存食物。”
  
  虽然角度很新奇,但是却让同行的其他人也找到了新的角度,同行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说道:
  
  “确实,这正是两个国家最大的区别,苏联位于北方,气寒冷,所以我们首先普及了暖气,所有的家庭都有了暖气,南阳位于热带,所以他们的家庭之中需要使用空调制冷,但是,这里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用得上空调,只有一小部分家庭能用的上。”
  
  葛罗米柯的话音刚落,周围就是一阵笑声。
  
  看了葛罗米柯一眼,李毅安不得不承认这家伙反应可真够快的,角度也够刁钻的,难怪能够成为苏联时代任职时间最长的外交部长。
  
  在未来的20多年中他都会担任这个职务!
  
  绝对的政坛不倒翁啊!
  
  但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嗯——你说的对。
  
  有道理!
  
  你们又赢了!
  
  在长安参观了一天之后,他们又乘坐南洋的子弹列车前往古晋。
  
  对此,赫鲁晓夫并不觉得有什么新鲜的,毕竟,苏联也有高速铁路,甚至苏联还正在修建从莫斯科到柏林的高速铁路,甚至他们正在计划,正高速铁路把整个华约组织串连在一起。
  
  当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苏联的高铁技术源自于南洋。而这涉及到两国的秘密技术合作,当然,对此赫鲁晓夫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坐在风驰电掣的子弹列车上,赫鲁晓夫更多的是与李毅安聊着车窗外的种植园。
  
  “你们开拓了大量的种植园,种植油棕、咖啡和其它的热带作物。这一点,我们也在干,我们也开垦了大量的土地,我们会收获更多的粮食,养殖更多的牲畜。”
  
  在赫鲁晓夫指着车窗外的种植园,这么说的时候,李毅安则说道。
  
  “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发展农业,南洋是个热带国家,土地贫瘠且降水量大,所以并不适合发展农业,我们现在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以满足国内的粮食、肉类以及牛奶等方面的需求,从非洲进口!相比南洋,那里更适合发展农业。”
  
  从非洲进口!
  
  李毅安这么说,实际上是在提醒——你们怎么还没把手伸进非洲啊,只有你们把手伸进了非洲,咱才能在未来的合适的时机,以自由世界捍卫者的身份,保卫非洲不是。
  
  我可想死你们了。
  
  你们怎么能不行动呢?
  
  “那是一种殖民掠夺,如果换成我们,我们会帮助当地人建设他们的国家,而不是掠夺他们资源!”
  
  赫鲁晓夫依然站在他的立场上,这种立场上的根本分歧,才是这个时代的必然。毕竟,冷战本身就是这种根本立场上的分歧。
  
  而这种立场上的分歧导致了双方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更不可能谈的拢。
  
  随后,赫鲁晓夫则又补充道,
  
  “就像你们和英国人弄的“印度洋银行”以及大洋英镑一样,本质上就是为了掠夺非洲的资源。”
  
  “我们是以一种公平贸易的方式,从当地购买物资,他们有了外汇,才能够购买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但是你们经互会,却人为的操纵价格,通过不等价交换,从东欧、东大、朝鲜以及蒙古等国掠夺资源。”
  
  李毅安的回击也是干脆的,经互会一开始成立就是为了掠夺资源,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蒙古的农牧产品就以极低的价格出口苏联,其出口的顶级纯羊毛的价格,甚至不到国际市场的20%,包括而其它东欧国家出口苏联的商品价格,也比国际市场低10%甚至50%,而真正的受益者只有苏联。
  
  当然这也是他们建立这套模式的根本原因,只不过他们的吃相太难看了。
  
  “我们之所以建立印度洋银行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整个英联邦的经济发展,采用共同市场的模式,推动经济,至于你所谓的掠夺,完全是无稽之谈。”
  
  在反击之余,李毅安并没有忘记利用这个时机向对方灌输“现代金融”观点,或者说告诉对方最好的掠夺是——要拔羊毛还不能让绵羊叫。
  
  其实就是把赫鲁晓夫往一条路上去引——让他看到成立这种国际银行对苏联的好处。
  
  然后呢,南洋再稍微表现出一些兴趣出来。到时候受到刺激的肯定也就是美国了。
  
  这也是为什么邀请他来访问南阳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当工具人。
  
  虽然赫鲁晓夫并不懂得金融,但是苏联对印度洋银行早就是了如指掌,现在一听李毅安的解释,自然明白了很多事情。
  
  不过明白归明白,到最后赫鲁晓夫仍然固执的说道。
  
  “经互会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之间的互相帮助,而且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商品出口价格低,无法顺利出口,就是因为你们的制裁与封锁。所以根源在你们的身上!”
  
  好吧,一切责任都在外方。
  
  整整一路上,双方的辩论就像是针尖对麦芒一样,中途下车后,一行人又乘车去了附近的一家养猪场,相比于之前争执,在进入现代化的养猪场后,赫鲁晓夫终于沉默了下来,尤其是在得知这座养猪场,每年出栏50000头猪之后,已经是惊讶的合不拢嘴了。
  
  “一年50000头,这怎么可能呢?而且你们的养殖密度这么高,难道就不怕它们生病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