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棕榈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307章 父不识子

第307章 父不识子

  第307章 父不识子 (第1/2页)
  
  “一二一”
  
  “一!二!”
  
  “哔哔——”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南京观音山下,当早操与刺耳的哨声响起,国防大学那占地二百余亩的操场上,数千名身穿鸳鸯战袄的学子正在喊着口号口号,唱着由朱高煦所“编曲填词”的《从军歌》,意气风发。
  
  校台上,三百余名身穿曳撒的武官站成方阵,而检阅他们的,则是一大清早出现在国防大学的大明永乐皇帝朱棣,以及被他拉来的东宫太子朱高煦。
  
  在这群武官中出现了泾国公陈亨、英国公张玉、武定侯郭英、保定侯孟善等人的身影。
  
  朱棣带着朱高煦检阅着他们,直到看到了魏国公徐辉祖的面孔朱棣才停下脚步,不过徐辉祖却根本不看朱棣。
  
  瞧着他那模样,朱棣有些恼怒,觉得徐辉祖作为自家人为什么不理解自己。
  
  只是想到了自家徐妹子后,他还是放下了脾气,扫视了这五位勋臣身后的那三百名武官。
  
  相比较陈亨他们这群四五十岁的勋臣,后方的三百多名武官年纪不一,其中有百余名十分年轻,并且长相与汉人有些细微差别。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都是朱高煦从神机营之中选拔的中高级武官。
  
  这百余名武官几乎就是整个神机营的骨干,他们在交接了手中工作后,便参与到了国防大学的教学之中。
  
  即便如此,却没有人敢于瞧不起他们,因为论火器作战,这个时代没有哪支军队比他们更有经验。
  
  “魏国公,汇报大学情况!”
  
  朱棣公事公办的开口,徐辉祖也向前一步随后作揖:“国防大学现今为永乐一期,现有教习三百四十六人,学院四所,班级二百班,合计学子六千七百九十七人!”
  
  徐辉祖汇报完毕后,便后退一步退回队伍之中,朱棣则是听得牙疼。
  
  如今虽然已经是永乐元年腊月二十八日,距离除夕夜也不过两天,可国防大学入学的武官子弟才上了四个月的学。
  
  四个月的时间,一万四千余武官子弟跑了七千多,这让他这个皇帝情何以堪。
  
  要不是还有近六千八百人留下,他恐怕已经没脸了。
  
  想到这里,他回头看一眼跟着自己的朱高煦:“只是开学四个月就跑了这么多人,到来年二期入学的时候,不会只剩下两三千人吧?”
  
  “儿臣也没想到会跑这么多,不过跑了也好,留着这群意志不坚定的人也无法毕业。”
  
  朱高煦很是无奈,他原本预计到期末还能有七千人,现在看来虽然不至于像朱棣说的两三千,但估计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这五千人,能在五年后毕业的人恐怕只有不到两成,剩下的要么留级,要么就退出。
  
  不过他们要是能毕业,那担任一个百户绰绰有余,一千人就能带好十万人。
  
  “按照你这么弄,剩下还没消息的一万六千多武官子弟恐怕明年连入学都不会来,直接选择平授散阶了。”
  
  朱棣担心看着朱高煦,朱高煦却坦然道:“儿臣早就想过这件事了,因此已经给六军都督府下了教令。”
  
  “明年正月开始,各地卫所可自行举荐十名军户入国防大学参学。”
  
  “此外,天下武举也会更改难度,不再有武状元和武进士,只有武举人。”
  
  “武举人不享受任何特权,只有入学国防大学的资格。”
  
  “如此一来,儿臣估计民间与卫所合计能选出上万人。”
  
  国防大学面向的从来不是武官子弟,而是整个六军都督府体系下的二百余万卫所子弟,以及整个天下有意参军的儒生。
  
  大明共有内、外卫五百五十六个卫,每个卫举荐十人便是五千五百六十余人,加上民间武举人,每年万人入学都只是保守估计。
  
  相比较本就抗拒入学的武官子弟,这上万有意向的学子,才是朱高煦需要的人才。
  
  “你这么弄,若是真能弄出点什么,兴许能用在科举上。”
  
  朱棣听完了朱高煦的奇思妙想,当即朝他表示肯定。
  
  他没有压低声音,因为这件事情明年就会曝光,到时候只要庙堂上的那群人稍微注意些,而日后朝廷又有这方面的意思,那他们肯定不难猜到。
  
  武举与国防大学的配套看上去有些颠倒,毕竟普通百姓没有参加武举的本钱。
  
  不过眼下大明的军事资源不算多,不可能对民间投入太多,只能维持当下的条件。
  
  等以后基础军事资源上去了,国防大学也肯定要在各省扎根。
  
  这个体系一旦利用好,那每年必然会涌出不少有天赋的将领。
  
  想到这里,朱棣看向了徐辉祖他们:“四个月以来,可有表现显眼的武官子弟?”
  
  “成山伯之子王通不错……”徐辉祖回答,这熟悉的名字也让朱棣高兴:“是他啊,前几日王真找我说过他,准备等他毕业后让他袭爵。”
  
  “能得到你的夸赞,看样子这小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哈哈哈……”
  
  朱棣爽朗笑着,可站在他身后的朱高煦却十分汗颜。
  
  王通,那不就是在柳升战死交趾,而后畏怯弃地的那个将领么,尽管他命长活到了景泰年间,期间还参与了北京保卫战,立下了战功,但这样的人放在大明开国将领之中,能力或许还不如徐达手下的一个淮西指挥使。
  
  这样的人都能被单独提出来夸赞,这让朱高煦不敢想象这群武官子弟到底废材到了何种程度。
  
  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朱高煦只能庆幸自己手下大多都是青壮派。
  
  “好了,既然有出色的苗子,那伱们就好好培养,不过最后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朱棣吩咐了一句,随后便转身下了校台。
  
  朱高煦跟上,父子二人开始在孟善、陈亨、张玉等人的陪同下在国防大学游走。
  
  国防大学的建筑都是后世的现代建筑,以熟铁、混凝土浇筑而成,三所学院各有教学楼十栋,每栋占地二亩,高四层,有教室四十八间。
  
  乘上大辂,而来仰望那一栋栋教学楼,朱棣不免抓了抓胡子:“这水泥是好东西,只可惜产量不高,不然可以让全天下的城池都用上。”
  
  见朱棣这么说,朱高煦也汇报道:“孙铖在辽东置办水泥场七十二处,儿臣也让亦失哈在各省置办水泥场各一处,南北直隶各十处。”
  
  “如今这一百零三处水泥场早已开始运营,年产八万六千余吨。”
  
  “吨?”朱棣对这新出的词有些好奇,朱高煦也解释道:“一吨为一千斤。”
  
  “嗯,这么多水泥,你准备用往何处?”朱棣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官道的修建,以及城池的城建和下水道,还有水渠、河道、堤坝都需要它。”
  
  “儿臣算过了,官道修三丈宽,厚三寸的话,每年留出一半的水泥,可以修建三百里左右的官道。”
  
  “三百里官道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日后各地水泥工场还会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只需要百年的时间,就能修建起串联各府县的混凝土官道。”
  
  朱高煦诉说着自己的畅想,可朱棣却皱眉:“朝廷需要官道,这混凝土官道走起来也舒服,不过朝廷只需要几条主要的混凝土官道就足够。”
  
  “自吉林到金州,自沈阳抵达全宁,自全宁抵达北京,北京至扬州……”
  
  朱棣似乎是觊觎水泥很久了,表面上不询问,可私底下已经在脑中构筑了一条庞大的交通网。
  
  他的想法就是能让军队以最快速度开拔进入各省,对于混凝土道路的用处,与秦驰道的观念差不多。
  
  “主要干道先修建是必须的,但日后朝廷若是富裕了,再做到串联各府、各县才能更好统治地方。”
  
  “更何况,官道也能给商贾和百姓使用,可以促进各地商品往来,这是好事。”
  
  朱高煦信誓旦旦的说着,尽管他用来修路的混凝土强度连后世的C15都差着级别,可问题这个时代的大明朝也没有负重几十吨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就大明最为常见的十六轮马车来说,这样六匹马才能拉动的长排马货车也不过五六千斤罢了,折算后世的吨位,连四吨都没有。
  
  以后世标准来看,这批混凝土官道连豆腐渣工程都不算,可放在大明,它就是勾连地方,能保障地方百年交通通畅的存在。
  
  “修建道路和你所说的城池道路、下水道,你准备动用徭役还是发放工钱?”
  
  “还有,这混凝土产出如此之高,你动用了多少工匠,每年花费多少?”
  
  朱棣记得朱高煦说过,徭役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故而询问他。
  
  “发放工钱,朝廷从海外获取了那么多铜钱,始终得花出去,让钱流转起来才行。”
  
  “至于水泥场的用工数量是二万六千余人,每人每日工价十文,现结现走。”
  
  “修建官道与城中道路、下水道的工价,也以每日十文来作价。”
  
  说到这里,朱高煦开始与朱棣详细说起了经济类的问题。
  
  徭役可以节省钱粮不假,但也耽误农时和百姓开荒时间。
  
  眼下朝廷每年从海外与西南赚取数百万贯金银铜钱,单铜钱就不下二百万贯。
  
  这二百万贯铜钱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超发货币,绝对不能在单一地区将这二百万贯用光,这样会导致地方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这笔钱必须分散的投入地方,才能在保证物价稳定的同时,对大明的道路、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