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郑玄算什么东西,我蔡邕不服 (第2/2页)
种种条件的水到渠成,让张恒感觉到,开学宫、立教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就如星星之火一般,第一批学子毕业之后,便可以迅速向四面扩张,继而点燃整个天下的向学之风,最终达到开启民智的效果!
而这一切的初始,自然是州府出面,建立一座庞大的学宫,开启这新的篇章。
因为只有州府牵头,才能抵挡住来自某些士族的压力,同时扫除敝帚自珍的旧党。
但是学宫这玩意儿,总得有老师吧,而且老师的水平还不能太差,所以张恒就在郑玄身上打起了主意。
要说郑老头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
两汉以来,儒家处于统治地位后,内部又发生了矛盾。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人脑子都快打出狗脑子了。
可郑玄却和别人不同,他表示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全都要!
他幼时家贫,四处游学,先后师从于第五元先、张恭祖、太尉陈球和大儒马融。
这几个人可了不得,第五元先曾任兖州刺史,张恭祖是东郡名士,二人都是大儒级别的人物。
而太尉陈球,却是出身下邳陈氏,当时的天下名士,博学多才,胸怀宽广。
嗯……他有个小有名气的侄孙,名叫陈登,字元龙!
而大儒马融,则更是显赫名门,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年轻时曾拜在班昭门下,成为第一批习得《汉书》的学子。
而后他又潜心苦学,终成关西学宗!
这些人里面,可是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派兼而有之。
跟着这些人学习,先后数十载,郑玄的学问终于大成。
返回家乡之后,郑玄更是创立了郑学,正式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融会贯通,隐隐有天下第一人的感觉!
更难能可贵的是,郑玄求学求名却不求官,一生守节不仕,哪怕生活清苦,却依旧开门授徒。
去年他在青州时,门下弟子三千余人!
除了不能打之外,郑玄在方方面面,都几乎可以比肩孔老二。
这么一位当世学宗,对于学宫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他能加盟,天下的读书人都会争先恐后前来投奔。
而那些想维持知垄断的士族们,也就好对付多了。
什么,你反对开设学宫?
有问题跟郑玄说去,只要你的学问能超过他,我立刻关闭。
以郑玄的水平,就算闭着眼,也能将那些士族虐的体无完肤!
对于邀请郑玄,张恒自然是非常上心,但蔡邕却不这么认为。
“贤婿啊,教化之道,功莫大焉!你欲开设学宫,老夫自是欢喜,但不知学宫是何等规模?”
面对蔡邕的试探,张恒爽快地给出了答案。
“三万人!”
“这么多!”
蔡邕当场失态,连胡子都揪断了几根。
张恒笑道:“昔年武帝设立太学,容纳学子三万余人。如今天下读书人比武帝时多了何止数倍,三万学子又有甚稀奇之处?”
一瞬间,蔡邕明白了张恒的目标。
居然要和太学比肩,可你现在的地盘只有两个州啊!
不过,蔡邕立刻又高兴了起来。
要收容多少学子是州府的事,但对于自己来说,岂不是越多越好!
自雒阳来到徐州后,蔡邕对仕途已经没了心思。
可儒家学者,总是好为人师,对于教化知道的追求,却丝毫没变过。
教授数万学子读书成才,这是多么大的教化之功,肯定是要青史留名的!
一念及此,蔡邕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
“贤婿啊,不知老夫可有幸入学宫?不求一官半职,只要能教授学问,就心满意足了。”
蔡邕又继续捋起了自己的胡须,脸上满是自矜之色。
张恒愕然道:“岳丈,您方才不是说自己老眼昏花,精力不济……”
蔡邕顿时有些抓狂。
那是托词,托词,懂吗!
“老夫虽年迈,却也愿为教化之道增光添彩,虽死无悔!”
蔡老头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张恒如何还不明白。
“既如此,岳丈便入学宫当个祭酒如何?”
蔡邕立刻眉开眼笑,点了点头后,却又问道:“学宫当以何者为尊?”
张恒答道:“小婿打算将学宫设立在城外羽山旁,学宫中设山长一位,祭酒三位,博士若干,教习若干。”
一听这话,蔡邕顿时不乐意了。
感情祭酒不是最大的官啊!
“不知贤婿打算任命何人为山长?”蔡邕压着胸中的火气,开口问道。
“自然是康成公。”张恒笑道。
砰!
蔡邕一拍桌案,起身对张恒怒目而视。
“我哪里比不得他郑康成了!”
凭什么他是山长,而我是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