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临近的危机 (第1/2页)
其实奥地利帝国这些年,随着弗兰茨的农业改革,加上大量的农机和化肥的投入。
如果不是这些年天灾不断,再加上人口爆炸式增长,此时的粮食生产恐怕要过剩了。
而且弗兰茨是不可能阻止普鲁士和俄国粮食进入奥地利市场的,因为粮食出口是这两国的拳头产品,是奥地利将其绑在自己战车上最牢靠的绳索。
此时新开垦的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农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之中。未来的十年间欧洲小麦的亩产就会再翻上一番,就此告别饥荒时代。
实际上由孟德尔神父主持的小麦杂交工程也在不断改良品种,新型小麦的亩产更高,病虫害更少,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会更强。
其实比起杂交小麦,孟德尔神父更喜欢培育其他东西,比如南瓜味的西瓜,黄瓜味的葡萄之类的东西。
相比味道,孟德尔神父更注重产量,不过这些玩意对弗兰茨来说太过黑暗,所以并没有提供太多支持。
言归正传,那些殖民地产出的粮食到了奥地利只能喂马,而且还有进一步可能导致奥地利粮价崩溃,而将其卖到英国不但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还能换一个好名声。
毕竟弗兰茨可是将粮食卖到了爱尔兰,但是却被英国人买走了,错的是英国人,而不是弗兰茨。
除了英国以外,法国和西班牙的粮食价格在不断飙升,但仅有几块殖民地的奥地利都能把粮价打下来,世界第一、第二殖民地帝国没理由还让国民吃不起饭。
可以解释得通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人在囤积居奇。这种做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十分普遍,弗兰茨并不奇怪。
奥地利之所以没人敢把粮价抬起来,一个是由于德意志关税同盟、亚平宁关税同盟、俄奥友好同盟的建立,市场机制相对较为完善,同时盘子太大,一般人也吃不下。
另一个原因就是弗兰茨曾经出手整治过粮食价格,三番五次下来但凡有这种想法的商人都被整破产了。
至于以所罗门为首的银行家们,此时更是风声鹤唳,万万不敢和帝国皇室作对,再加上中央银行的建立,个人银行家的时代已经走向没落。
至于为啥非得卖到英国,而不是卖到法国和西班牙呢?200%的进口关税了解一下,贸易保护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虽说西班牙的海关形同虚设,虽说比利时和巴伐利亚都有大批的走私商人愿意代劳,但为了隐蔽性就不得不牺牲运力,毕竟谁也不知道逼急了对方会不会黑吃黑。
同时这样做虽然可以逃过关税,但是却逃不过抽成。
而这些粮食运到英国,哪怕是低价出售也能获利颇丰。英国《谷物法》刚刚废除,能和奥地利争夺市场的只有美国人。
普鲁士和俄国虽然粮价低,但是两国的海运能力一言难尽,如果将运输工作承包给英国人,那他们反而成了打工仔,还不如继续将粮食卖到奥地利划算。
英国人的危机虽然正在一步步加重,但是他们还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比如粮食价格暴跌,导致粮商爆仓。
那么那些粮商不买奥地利的粮食行不行?答案是没用,因为你不买,有的是人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