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第2/2页)
……
”
这一段是用汉语念出来的。
全场,只有夏目漱石能明确地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忍不住喃喃自语:“真是优美啊……”
其他人听不懂诗歌的内涵,却也能感受其韵律。
陆时念完诗歌,说:“这首诗,名叫《When You Are Old(当你老了)》。”
众人不由得恍然。
《当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他献给友人茅德·冈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
诗歌语言简明,但情感丰富真切,揭示了现实中的爱情和理想中的爱情之间不可弥合的距离。
这首情诗刚创作出来才七年,却被无数浪漫的求爱者引用。
陆时问:“各位,你们虽然听不懂汉语,但应该能够感受到我刚才吟诵中的‘雅’。从韵律的角度讲,汉语的翻译是否比原文更加让人记忆深刻呢?”
陆时刚才吟诵的,是冰心先生的译本,
作为职业翻译,他认为还是英语原文最美,
但韵律上,汉语更有优势。
尤其是冰心的这个译本,陆时认为做到了不夸张、不唯美,在阅读时能想象出一双追忆的眼睛,苍老而明亮。
(主角观点,与作者没有关系。)
陆时是这么想的,
可是,英国人一定不会也这么想。
卡文迪许皱眉,
“陆教授刚才说什么?‘从韵律的角度讲,汉语的翻译是否比原文更加让人记忆深刻?’,他是当真的吗?”
他刻意压低了声音,目的是不让自己的话影响到学生们。
剑桥的语言学大师不知凡几,立即有人说:“校监先生没有听错,陆教授确实是这么说的。而且,我也觉得……咳咳……”
他也觉得汉语在韵律上自成一派,
但周围都是英国人,可不敢随便发表观点。
詹姆斯轻笑,
“信、达、雅,陆教授说翻译要做到这三点,可是,我们都不懂汉语,不知道他有没有为了翻译,刻意忽略了诗歌的准确性。原文如不雅,译文何雅之有?”
另外几名教授跟着点头。
但他们都非常绅士地没有公开提出质疑。
夏目漱石说道:“各位先生,陆教授的翻译应当是准确的。”
可惜,人微言轻,
没有人把夏目漱石的话当回事。
与此同时,下面的学生也对陆时发难,
有人直接说:“陆教授这话说得有些离谱了吧?叶芝先生可是我们大英帝国的诗人、剧作家,《当你老了》亦是用英文写作的诗歌,在韵律上怎么会比不过译作?”
陆时听得有些想笑。
准确地讲,叶芝是爱尔兰人,
在英格兰人眼中,爱尔兰和苏格兰一向是乡下的代名词。
现在倒好,叶芝竟然是“大英帝国的文人”了,
就跟陆时成名后,牛津和剑桥要抢着给他发荣誉学位甚至教职一个道理。
陆时说:“我知道叶芝先生是英国人,我甚至知道他是一名神秘主义者,并且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那名学生说:“那你刚才还胡言乱语?”
陆时摆了摆手,
“我并没有……额……你应该注意听了吧,我刚才只说了韵律。”
一时间,下面的学生窃窃私语,
不满的情绪在酝酿。
萧伯纳眉头皱得紧紧的,忍不住说:“唉,陆这是何必呢?”
作为剧作家,他常写各种各样的咏叹,
所以,对于韵律,他是有清晰的认识的,也明白汉语和英文各有各的长处,并不是说用英语创作的叶芝就一定比用汉语翻译的陆时有优势,
同为第一语言,看的是作者和译者水平。
可问题是,
“剑桥的学生们恐怕很难接受这种观点吧?”
萧伯纳担忧。
一旁的沃德豪斯说:“何止是剑桥,就连我们学校的学生都颇有微词。”
两人环顾一圈,
伦敦大学联盟的学生们也在紧张地讨论。
沃德豪斯压低声音问道:“萧,你赞同陆教授的观点?”
萧伯纳谨慎地说:“部分赞同。”
沃德豪斯挑眉,当即戳穿道:“‘部分赞同’就是‘完全赞同’。赞同不完全等于完全不赞同,反之亦然。”
萧伯纳无奈,
“好吧,我投降。我完全赞同。”
沃德豪斯点了点头,说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么看来,陆教授还是客观的。只是,学生们恐怕客观不起来咯~”
话音刚落,便又有人站出来反驳陆时:“陆教授莫非觉得汉语强过英语?”
这本是疑问句,
但是,剑桥的学生们全都忍不住笑,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其实是一个无需回答的反问句。
一时间,刚才还很轻松的气氛变得无比紧张。
卡文迪许看着陆时,
忽然,他一招手,示意教授们出动,将那个提问的学生带离现场。
陆时是剑桥大学在报纸上通过公开信请来的,不能被如此为难,否则显得他们的邀请像一个陷阱,
这绝不是绅士所为。
教授们会意,走向那个提问者。
结果,又有人站了出来,说:“陆教授,中国文明早就已经没有延续了,为何你还会有那种愚蠢的想法?”
这个问题更尖锐。
剑桥的教授们出动,想把两人支开。
然而,陆时却示意他们停下,笑着说:“没关系,我可以试着回答他们的问题。”
沃德豪斯愕然,
“陆教授这是要正面回应吗?”
萧伯纳轻笑,
“看他这个样子,我反而放心了。爵士,你是见识过他的口才的,也读过他的作品,眼前这点儿小麻烦根本难不倒他。”
两人一起将目光投向陆时。
没想到,陆时的话让人大跌眼镜,
“事实上,不光是英国人,就连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汉语是一种累赘,是落后的、是需要取缔的。”
鲁迅先生就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当然,此观点有时代局限性,
但也确实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人们的某种集体确信。
剑桥的学生们有些失望,
没想到著作等身的陆时这么快就怂了。
没意思!
然而,陆时话风又转,说道:“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