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攻城战 (第1/2页)
李由命令士兵砍伐树木搭建了四座“望楼”,顾名思义,望楼就是用于高空观望侦察作业的军用器械。
孙子云:“能临敌变化者,谓之神。”也就是说,谁掌握了战场上的信息权,谁就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特别是对于攻城一方而言,要对被城墙阻隔的守城部队有个全面及时的了解,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利用高空侦察设施来侦察敌情。
“望楼”一类的军用设施,又有“橹、飞楼、云楼、巢车”等其他称谓,只是形制稍有不同,但原理和功能都是一样。
在攻打上郡城时,李由作为一军统帅,特别是一线的军事指挥官,要掌握第一手的战场信息,利用望楼车观察战情,是他经常要做的事情。
此外,为了跨越上郡城外宽大的护城河这头一道障碍,李由还让人还准备灵活机动的壕桥。
早在战国时代,壕桥(又称“飞江”或“飞桥”)已经成为攻城时军队必配的大型制式装备,飞桥往往是两层折叠结构,用转关(销轴)连接,而辘轳(绞车)则利用绳索滑轮原理,控制延伸桥面的俯仰角度。
不过,这种壕桥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全是木结构,最怕火攻。
由于攻城最常采用的是“蚁附”战术(士兵爬上城墙,直接进行攻击),因此士兵进行攀墙作业的云梯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
云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11世纪时的西周时代,当时被称作“钩援”的云梯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了。士兵通过云梯登上城楼,然后打下来,为下方的部队打开城门,再进行巷战。
由于古代一直注重防守之法,占有墙高城厚地理之便和战具多样的装备优势,若再加上组织得力的人和优势,守御一方往往可以被动地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孙子兵法讲的“最下攻城”,其实是建立在冷兵器时代进攻效率低下的客观事实基础上。
蒙恬作为抵御了匈奴十几年的老将,守城这一套是相当娴熟。城墙上站满了手持弓箭的士兵,对着下方扛着云梯的敌军,以及用盾牌为他们挡箭的盾兵就是放箭,连瞄准都不用。
等到敌军来到城池之下,搭建云梯的时候,城楼上的士兵就往下面婆滚油和金汁,滚油就是烧的滚烫的油,金汁名字好听但是实际上是人和牲畜的五谷轮回之物放在大锅里面煮开,这玩意泼到人就是一层皮,还会感染伤口,但是那味道也是相当牛,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个时候,轮回者们的用处就有了,不敢正面交战,躲城墙后面放箭会吧,往下面泼东西会吧,这些活就都给了残余的轮回者军团。
云梯架好以后,关中军团的士兵开始踩着云梯往上爬,长城军团的士兵无法用手掀翻梯子,于是用专门用来推翻飞梯的工具叉竿。
叉竿形状与枪类似,枪头两边开刃,一般长约两丈。
当敌军攀梯登城之时,守兵可以合数人之力,掀翻梯子。但是总有人能快速冲上来,这时候就是白刃战的时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