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棕榈小说 > 晋末长剑 >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

  集中解答一些问题 (第1/2页)
  
  随着剧情发展,刘汉政权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有些背景知识的介绍,不太适宜放在正文中,于是发个单章,丰富一下。
  
  第一,匈奴的人数。
  
  第一卷94章已经介绍过了,曹魏时期大概三万余落,十几万口。
  
  那么西晋时期呢?以下仅包括内迁匈奴十九种。
  
  开幕雷击——西晋开国那一年(泰始元年265),“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
  
  开国第一年就内迁了十来万匈奴人。
  
  咸宁三年(277):“西北杂虏及鲜卑、匈奴、五溪蛮夷、东夷三国前后十余辈,各帅种人部落内附”——人数不详。
  
  咸宁五年(279):“三月,匈奴都督拔弈虚帅部落归化”——人数不详。
  
  咸宁五年(279):“冬十月戊寅,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落归化”——人数不详。
  
  太康五年(284):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
  
  太康七年(286):“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几十万余口,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
  
  太康八年(287),“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牛二万二千头,羊十万五千口,车庐什物不可胜纪,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纳之”。
  
  太康十年(289):“奚轲男女十万口来降”。
  
  以上仅仅是司马炎时期内迁的,没算以前“积存”的,也没算晋惠帝、晋怀帝时期被刘渊招诱南下的。
  
  有些读者不信,认为匈奴没多少人。
  
  我数学不好,有没有大手子帮我计算下?
  
  司马炎时期的侍御史西河郭钦上疏曰:“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看看当时的描述,并州、关中到处是匈奴,并州是相对最集中的。
  
  这还仅仅是匈奴,没算羯人、乌桓、鲜卑。
  
  乌桓是内迁人数仅次于匈奴的。
  
  第二,匈奴的生产方式。
  
  匈奴并非没有种地的习惯,早在西汉年间就有了,但因为草原的环境,只有特定地区适宜种植业,因此规模不大。
  
  南迁之后,他们把在北方草原种植的糜子带了过来,作为传统农作物耕种。
  
  糜子非常适宜草原的环境,事实上一直到辽国时期,契丹人还特别喜欢种糜子,潢水(西拉木伦河)流域种植业规模十分庞大。
  
  当然,他们所谓的种植业,与汉地又大不一样。
  
  别以为内迁汉地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就渐渐向汉人靠拢了,这可真不一定。
  
  唐代内迁至淮西的突厥人,不事稼穑,但以游牧、弋猎为业,整个南阳盆地、淮西到处是赶着牛羊放牧的突厥人。
  
  胡汉交融之后,当地风气狂野,造就了大名鼎鼎的“蔡贼”。
  
  内迁匈奴、乌桓人是半定居形式。
  
  种地时,往往种子一撒,然后就不管了,秋天再来收割,贮藏于地窖之内。
  
  这种习惯在后世诸胡中依然有体现。
  
  唐代的吐蕃人占领河陇后,在当地种青稞、麦子,是同样的操作方式,播种就完事了,没有田间管理。
  
  五代时的奚人“春借边民之荒田种穄,秋熟乃来收获,毕则窖于山下。”
  
  甚至到了蒙古人那会,依然如此——“蒙古昔种田,撒种委之去,谓曰靠天收,秋成返刈获。其去非无因,或猎或牧。”
  
  种地只是增强了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他们能养活更多人,事实上他们是半农半牧的生产形式。
  
  这从他们的食物、衣物上就能看得出来——不种桑麻织布,主要穿皮裘,食物中存在大量牛羊乳、肉类。
  
  第三,匈奴的军事。
  
  有些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兵要一直养着。
  
  事实上,在唐玄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募兵(职业化)以前,中国一直是少量募兵+大量征兵的形式。
  
  什么是征兵?
  
  就是从地里拉来农民打仗,打完仗解散,回去种地。
  
  下次需要打仗时,再把你征发起来。
  
  但募兵呢?
  
  募兵是有军饷的,有一笔庞大的维持费用。
  
  开启大规模职业化募兵的唐朝最多时有多少兵?
  
  唐玄宗天宝十节度的兵力数据摆在那里,光一个范阳镇就九万人,当时全国大约56-60万军队。
  
  但请注意,这个时候的军队,并不完全脱产,还有一部分人是屯田的。
  
  有书友提到怛罗斯之战,其实高仙芝没多少兵。
  
  整個安西四镇,也就两万余兵。
  
  他当时应该是挑选了几千或一万兵——不可能全部调走,地方要驻防——然后又征发了“土团乡夫”(农闲时操练的农民)一万余人,凑足了两万唐军(1万以内的正规军+1万多土团兵)。
  
  另外,他还征发了蕃部丁壮五万人——葛逻禄、突厥种部落。
  
  再回到唐代兵力。
  
  到了中唐藩镇割据时期是多少人呢?
  
  穆宗、宪宗时期都有宰相汇报,九十九万余人——具体数据我上本书写过,记不清了,99万7千多还是8千多的,精确到了个位数。
  
  宰相的正式奏疏,精确到个位数,做不得假,至少兵籍文册上有这么多人,财政预算也要按这么多人来制定。
  
  唐三百多州,每个州都有州兵。几个州组成一个藩镇,有镇兵、牙兵。
  
  一些重要地点,还有县镇兵。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士兵们不愿意屯田了。
  
  除了少数边远军州,物资转运困难的地方还有屯田现象外,剩下的都是职业士兵。
  
  中晚唐一个兵年花费20-24贯石,当时全国财政收入最多时3600万贯石——和明清时不一样,中晚唐两税法(以财产多寡计税,不按户计税,有钱的多收,没钱的少收,有点类似清朝的摊丁入亩)时,商税(榷盐、榷茶、榷铁、榷漆等等)最多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黄皮叶红鱼 黎明之剑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云若月楚玄辰 麻衣神婿 武炼巅峰 史上最强炼气期 遮天 凡人修仙传 沧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