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柳荃献策 (第1/2页)
“老丈好!”
“呃……你是何人?”
“我乃琼州知府齐誉是也!”
什么?
你是齐大人?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心里都是一惊。
不过,也不由得他们不信,因为,后面跟上来的衙役早已亮出了象征身份的腰牌。
齐誉笑得很和煦,他对着愕然的众人拱了拱手,率先见礼道:“齐某在这里见过诸位老乡。”
而反应过来的众人则是齐齐跪地,同呼道:“草民……参见齐大人!”
“此乃私下,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谢齐大人!”
齐誉依旧淡淡而笑,他在瞥一眼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地那十个不孝子后,却是转身托起了那位老娘舅。
而接下来,令人费解的一幕出现了。
众人本以为,齐大人在公开露面之后,一定会指点江山般地说点什么,却不料,他居然拉着那位老娘舅的手,转去了一犄角旮旯处,并在那里攀谈了起来。
至于他们谈了些什么,外人自然不得而知。
……
“老丈,你说这十个不争气的狗东西,在平日里都不怎么孝顺?”
“也差不多吧,他们全都各怀私心,有失公德。”
“哦?此话怎讲?”
“常言道,艺多不养家,儿多不养娘,没想到还真是这么回事……”
按照这位老娘舅的说法,溺亡的这位老婆婆,即他的亲妹妹,一生共育下了十子,可谓是人丁兴旺。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他们老两口的全力运作之下,儿子们全都成了家室,没有一个光棍汉。
在早先时,这一家人虽然穷得叮当响,但彼此之间还算和睦,然而到了今年年初,这种和谐气氛就被打破了。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分家风波,直接激化了这个家庭的内部矛盾。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纺织厂的受益开始说起,那时,在官府的政策刺激之下,有不少的壮丁和农妇应势走出了家门,并跻身投入到了务工大军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眼下的这家子人。
务工,代表着可以获得到收益,继而改善家里的生活质量,这本是一件好事,谁知,却成了这十子分家的动机。
他们皆认为,吃大锅饭的方式自己太过吃亏,应该各过各的才是。最起码,应该允许各房财权独立。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各房赚的钱各自存着,不可再入到公账里了。
一听这话,观念固执的老头子立即感觉到自己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因气愤过度居然直接一命呜呼了,如此一来,这个大家庭里就只剩下了毫无主见的老太太一个长辈。
在老头子入土之后,分家依旧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终于这天,在老娘舅的主持公道之下,这事才算是得办。
最终的结果为:各房分工不分家,彼此同在屋檐下。
也就是,一家子人仍同住在这个大院之内,但是,各房的银钱改由各房自管,不再入公。
事情发展到这里,又有一个新的问题跑了出来。
那就是,祖上传下来的这套老房子要分给谁呢?
于这个环节,老太太下意识地偏袒了一回幺儿。不过,她的此举立即引起了其他九子的极大不满。之后,他们便心生罅隙,开始变得不孝顺起来。
在老太太今早落水时,那九子全都把目光抛向了幺弟,然而不巧的是,她这个最小的儿子却是个旱鸭子,最后也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老母溺亡。
听到这里,齐誉基本上算是弄明白了其中的梗概。
然而,在这件事情当中,却是折射出了两个由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
第一个是,琼州虽然取得了经济层面的高速发展,但与之匹配的道德建设却是止步不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的见利忘义之举。
第二个是,就目前来说,住房的问题已经发展成了时下的当务之急。在生活窘迫时,百姓们很乐意挤在一个小家里报团取暖,可他们一旦富裕起来之后,就会泛起自立门户的想法,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也说不上是对是错。
在齐誉看来,这两个问题都是未来亟需解决的施政要点,切不可忽视了。
未来太远,先顾眼下,把这件案子处理了再说。
可是,咋办为好呢?
从律法的层面上来说,这件案子既不属于是谋杀和他杀,也不属于是儿子不赡养,且,老太太是死于突发的自然灾害之中,所以从事实上来说,尚构不成刑事犯罪。但是,若从道德的层面上来看,不救母亲性命就是一种大恶,甚至可为千夫所指。
故,不能就这样算了!
“来人哪,把这十个没人性的狗东西给我拖下去,每人杖责二十大板,让他们好好明白明白做人的道理。”齐誉脸色一拉,冷哼一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