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这只是略施小惩,还有一个更大的坑在等着! (第2/2页)
很快,太监们搬来桌椅,又给他们所有人都送上文房四宝。
随后,朱允熞将手中堆积如山的奏章,分发下去。
这群官员便开始一个个认真看起奏章来。
虽说他们以前也经常看奏章,但直接批阅,提出处理意见,却还是头一回。
在此之前,也就是只有在老朱问起如何处理的时候,才能说上话。
此际,自己动手批阅奏章,一个个不知道有多兴奋。
虽然只是草拟出意见,不是最后定夺,但已经足够他们高兴了。
朱允熞看着他们勤奋工作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解放了!
随即,他令太监们给自己送上零食水果。
一边吃东西,一边看他们工作。
小样。
想折磨我,还是先体验一下自作自受的感觉吧。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朱允熞闲着无事,也开始提笔写起东西来。
让这些人批阅奏章,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还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
君主专制越后就越完善,到了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了巅峰。
清朝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可以说很多方面烂得一塌糊涂。
但唯独在皇帝集权上面,堪称封建王朝的典范。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军机处的设置。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也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
如此一来,军机大臣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在皇帝掌中任意起落。
不过,在朱允熞看来,军机处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而且,在他看来,还有另一个制度,其对皇权的影响,甚至还要超过军机处。
那就是保密制度。
大明文官对皇帝的制约,归根结底,来自封建礼教道德压力。
而要形成这种压力,首先要占据舆论高地。
舆论的力量,来自公开。
私底下是不存在舆论压力的。
一旦由公开转为保密,就无法形成强大的舆论,对皇权就构不成任何压力。
大明臣子上的奏章,基本上都是公开的。
上了什么奏章,写了什么内容,顷刻间传遍朝野。
比如说,海瑞上《治安疏》,也就是《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奏章一上,朝野皆知,舆论纷纷赞扬,文官都出来给他站台。
如此一来,嘉靖皇帝若是杀他,就等于成全了他的美名,反而让自己坐实了“昏君”之名。
反过来说,若是奏章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严禁透露给第三者。
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
皇帝想杀他就杀了,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不管他的是啥,反正除了皇帝和他自己,别人也不知道。
同时,如果奏章是保密的,大臣们就会相互告密。
等于大家都成了皇帝的耳目,遍布京城内外,中央地方,谁也不知道谁向皇帝打了什么小报告。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不需要锦衣卫,东厂,西厂,却仍然能对臣子实行极好的监控的原因。
当然,朱允熞所想到的保密制度,要在清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后世的保密制度,较之清朝,又要高出很多了。
还有这些文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帮着处理奏章,提出意见。
但若想借此染指最高权力,那就是想多了。
至少,在他当储君,当皇帝的时候,他绝不允许。
不过,若是他死后,倒不是不可以建立新的制度。
至少是引进更多的监督。
毕竟,谁知道自己未来的后代,是什么德行呢?
若是一个废物皇帝,将整个国家都玩废了,那就不好了。
这时候,就需要制度约束和制度纠正了。
朱允熞默默想着,心中已渐渐有了完整的方案,笔下的记录也越来越快。
不多时,他便差不多写完了。
抬头一看,只见下方的官员们,都还在一个正襟危坐,批阅奏章。
上千封奏章,可不是每个人只看一部分。
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将每一封奏章都看一遍,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以此来分辨谁的意见更好。
朱允熞写完之后,便开始悠哉闲哉的吃起了零食水果。
“诸位大人,这些奏章,今日可一定要批阅完啊!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还有新的奏章要批呢。”
朱允熞见到黄子澄揉眼休息,立即好言提醒道。
一边说,一边笑吟吟的看了他一眼。
黄子澄全身一颤。
看了一眼旁边堆得老高的奏章,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要自己来批阅,还鼓动朝臣,上这么多奏章干啥呢?
这不是坑自己吗?
但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批阅下去了。
一天没休息,他现在已经精神恍惚,头昏眼花了。
可一想到这辈子难得有批阅奏章的机会,他便咬紧了牙关。
如此良机,不能错过。
绝不可以称病告假,临阵退缩。
就算是死,也要批阅下去。
黄子澄很快又翻开了一本新的奏章,认真工作起来。
……
朱允熞满意的点了点头。
下一步的计划,也正在心里筹划着。
让这些人看奏章,只是第一步。
既是为了对他们略施小惩,也是为下一步的计划做铺垫。
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大的“坑”,等着他们主动跳下去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