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盐政改革 (第1/2页)
下西洋不能停。
那就只能从其他两个大项目下手了。
修建北京新都,这项目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计其数。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陛下的迁都之心,所以陛下肯定不会同意。
再者北京新都现在由肃王李弘壁负责修建,不知道他使用了些什么材料,直接将工期大大缩短,原本要三五年才能修好的紫禁城,据说再有个一两年就竣工了。
一两年的耗费,大明还是支撑得起的。
至于最后这一项,编纂《文献大成》,这是皇帝陛下的命根子,更是他文治的标志,所以皇帝陛下也就也绝对不可能同意。
那这钱粮该从什么出?
正当夏原吉为此苦恼的时候,皇帝陛下却直接告诉了他一个喜讯。
肃王李弘壁改革盐法,直接将食盐经销权拍卖给地方商贾,然后赚取了八千五百万两银子。
而且这笔巨款只是经销权,并不代表着其他,以后每隔三年朝廷还会再次拍卖,并且这三年期间盐商还要按照成本价购买食盐,还要向朝廷缴纳保证金……
换句话说,经过肃王李弘壁这么一改革,朝廷从食盐中得到的利润可谓是暴涨了十倍不止!
毕竟,食盐暴利啊!
盐是国家战略物资。
而对老百姓来说,盐和水一样,根本离不开,不仅每天都要吃,而且为了长期储存食物,防止食物变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盐腌了。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盐,一直是被国家垄断的一种商品,因为代表着暴利。
比如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为了让齐国称霸一方,就需要快速积累财富。于是,齐国就把食盐的生产贩卖变成国家行为。
如此这般,齐国的国库储备很快就上来了,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再比如西汉吴王刘濞封广陵(今扬州),煮海为盐,获利不计其数,富可敌国的吴王图谋篡夺帝位,最终发动了赫赫有名的七国之乱。
近一点的就是与太祖朱元璋争锋的枭雄张士诚,早年间也不过是个私盐贩子,靠着贩卖私盐起家,最后硬生生成长了元末枭雄。
这食盐暴利可见一斑。
以往朝廷施行“开中法”,食盐的买卖都需要凭借着朝廷颁发的盐引,才能到指定盐场换取食盐。
也就是说,不是用盐引换取的盐,那就是私盐!
贩卖私盐的,不查到那还好。
不过一旦查到了,不但本人要砍头,家产要被抄没,就连妻女也不可能落到什么好下场。
《大明律》规定,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
然而即便如此,贩卖私盐的惊天利润,依旧刺激着大批人为此舍身忘死,两淮等地的私盐贩子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肃王李弘壁的努力下,朝廷成功推出新盐法!
富商巨贾们只需要参加拍卖,给出足够高的价格,就能竞争到某地食盐买卖的官方资格,成为当地受朝廷保护的官方盐商!
这种改革是划时代的,也是利国利民的。
可是夏原吉能站在百姓国家角度思考,其他朝臣却不能。
夏原吉没有私心,这些人却是难以接受。
毕竟,这新盐法,完全就是将他们从盐政里面踢了出去,再也难以从中谋利!
因此不少官员纷纷站了出来,指责商贾不该参与国政大计,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