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最后还是力量说话(中) (第1/2页)
卓川回到现代世界后,时间已经早上了。
他吃了些早餐,就来到公司工作。
他之前将智能心电分析软件分离好了,核心部分代码会保存在自己脑子里,不存在任何外部介质中,包括以前临时存储的U盘,也被他粉碎干净,只剩下提供外部调用接口执行程序模块,布置到公司新购置的服务器上。
他很快给开发部颁布了任务,让他们重新基于他写好的接口文档,开始写新的云服务程序。
同时也给商务部新的任务,将他之前写的一个简陋版本,作为第一版,去国内有关机构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专利。
他自己也有新的任务,就是将以前从新世界中看到的通过心电信号预测人体机理改变的论文,重新誊抄并且略加修改一遍,然后发给世界上的一些权威论文发表机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第一发现人是他自己,同时不用担心再有人剽窃。
现代地球上的两大论文发表权威机构,英国的《自然》杂志,和美国的《科学》杂志。在上面发表的重量级论文,跨时代的发现数不胜数,比卓川目前这个发现重得多的也有的是,所以他丝毫不用担心投给对方,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也很难会出现剽窃。
而事实上,这个论文在新世界中,最初就是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时间就是2041年6月,随后相关的心电监护设备,便开始研究应用,于2045年研发成功。
卓川很快在电脑上敲打起来,将之前看到的论文,英文版和中文版本誊抄下来,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论文,卓川又做了删减,匹配上从国内七家医院弄到的数百个临床病例,对相关的引用之处,也进行适当修改。
总之这篇修改好的论文,卓川自然是有信心一次通过审稿人审核的,只是周期可能长一些,毕竟对这种重大发现,一定会进行仔细验证的。
弄好这一切后,虽然是中午了,如此短的时间,就
弄好一篇注定轰动世界的论文,虽然不牵扯到太多的工作,但卓川的工作效率之高,也是可见一斑。
然后卓川选择了先向《自然》杂志投稿,将论文整理好后,托现代互联网发达的福,卓川直接通过自然的官方网站在线投稿,而不需要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必须通过邮寄的漫长方式了。
做完这一切后,卓川又将原始论文从电脑上彻底删除,所有内容,一个单词,每个图表都记在他的脑子里,保证没任何人能窃取走。
卓川投稿之前,做了相应查询,知道《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过程非常繁琐复杂,也正是这些复杂繁琐的步骤,保证了它上百年来的权威和声誉。
其中最重要的两步,就是提交稿件后,一是《自然杂志》的编辑部审稿,过稿后,就会到下一步,编辑部送审论文,给相应专业的专家,也就是专门的审稿人再次审核,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几乎所有论文,都要根据这些专门审稿人的意见至少修改一次。
卓川了解了这个流程后,也就不会浪费时间等待回信,而是忙别的事情。
…………
中午吃过饭后,卓川召集相关部门的主管,商议了一些公司运行的杂事,看了看他们做出的计划,事情不多,但浪费的时间可不少,主要是和人沟通,讲明白一些事情,都是需要耐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