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英雄出少年 (第2/2页)
众人不禁一惊,纷纷抬头,嘴巴微微张,眼睛瞪的老大。
这皇帝…真TM接地气!
一帮大老粗杀才,头一次听到皇帝大白话的圣旨,不免啧啧称奇。
“臣,李成梁接旨!”
“请陛下放心,只要是申大人查出来的走私犯,臣一定会协助严惩!”
这句话,就是说给申时行后面的那帮人听的。
还不等李成梁等人起身,申时行又掀开了那轿子的轿帘。
刀柄为上等美玉所制,其上镶嵌宝石,金桃皮鞘上匝黄金箍,刀穗上还缀着东珠的尚方宝剑,就横在里面!
“天子剑?”
李成梁大感不妙。
看来这次是没办法糊弄过去了。
“临行时,陛下赐我尚方宝剑!”,申时行对着宝剑行了个礼,接着转过身面对众人,带着傲气,“陛下告诉我,总兵之下,违法乱罪之人,皆可斩!”
申时行注意到李成梁身后的几个人哆嗦了几下。
“哼哼!就辽东这么个蛮汉混局,鱼龙混杂的地方,背后没人谁敢走私?”
“陛下这哪是要砍走私犯,他是要连带着背后的那些人全部揪出来!”
“也好,辽东很久没清清毒了,也是时候砍一批人!”
耍足了威风之后,申时行带着人进入城内。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
蒙古人卖着矫健的骏马,这些马匹高大健壮,毛色光亮,吸引了众多买家驻足观看。
女真人正在出售他们的人参和貂皮,貂皮则柔软光滑,是制作高档服饰的绝佳材料。女真人们将这些都挂上去,远远的就能看见。
汉人则在市场中出售着农作物,稻谷、小麦、水果…
摊主们大声吆喝着,招揽顾客,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申时行低头看了看地面。
“可惜了!这么肥沃的黑土,却不能大力种粮!”
“其实种得!”,李成梁道,“女真人,蒙古人多少也种,不过这庄稼和放牧一样脆弱,一个天灾下来,一年白忙活了!”
“自己不够吃,那就得抢!所以这里才不安分啊!”
“生产资料不足!”,申时行听着点点头。
“生产…字…什么?”
“陛下的《华夏饥饿史》里说过,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战争,背后不外乎都是为了吃的而打!”
“每一次改朝换代,北胡南下,都是因为活不下去!都是为了一口吃的!”
“华夏几千年,其实就是挨饿的几千年啊!”
“陛下大才!”
李成梁只能勉强附和一句。
这种书生气言论,他插不上话。
来到李成梁府上,申时行遣散了其他人,单独留下李成梁。
“李总兵,晚辈不瞒您,这次我不带几个人头是回不去的!”
“天子剑和圣旨您也看了,您如实交代,这走私犯里面…有没有您的人?”
李成梁脸冷了下来,恶狠狠的看着他。
“申大人,我李成梁好声好气招待你,你倒好,进了我的门,坐着我的椅,开口就问我有没有走私?”
“我李成梁说不上什么高尚之辈,但也是怕死的!”
“是吗?”,申时行反问,“那抚顺的胡家,怎么您来辽东之后身价翻了三倍呢?”
李成梁眼角抽抽,掩盖住了心虚。
他本想拿出长辈和军人姿态吓唬吓唬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没想到刚刚还在一身书生气的他,进了屋就变了气质。
眼前叉着手,挑着眉,挑衅似的看着自己的年轻人,更像是一个街头混混。
而不是状元郎。
“李总兵,没有一些调查,晚辈是不会不明不白的来这里的!”
“而且,我能调动的锦衣卫,也不止您刚刚看到的几个!”
“晚辈一旦查出来那些人有问题,就必须见血!如果伤到了您的人,最主要是把您牵扯进去…那就麻烦了!”
“所以,请不要敌视晚辈,我这是尽量向着您呢!”
“如果真有您的人不干不净的,现在就说出来,晚辈可以妥善处理!”
这个年轻人…
“不愧是状元郎,就没有不出息的!”,李成梁暗道。
“如果有富商什么的,您打个招呼,我抹了您的痕迹就是。”
“如果是军人什么的,晚辈也可以给您处理的时间!”
再怎么说,申时行也是张居正亲自调教的,再加上状元的智商,两三年时间足够申时行学到张居正几分功力了。
李成梁内心很不服气。
是,是有那么几个人是自己的人。
身为辽东总兵,总会有人绞尽脑汁接近他,成为他的人。
军队也好,商人也好,蒙古人,女真人…
怎么可能没人呢?
但他又不想对眼前的年轻人点头哈腰。
人就是这样,即便曾经身处低位,但有了傲气,就很好再低调了。
“申大人果然是少年英雄!”
“是,李某是有那么几个人!”
“李某可以给陛下上请罪奏本,然后弄死这帮人。”
李成梁是告诉他,你不用施舍我,我有不需要你的法子可以自保。
是啊!
“哼!我说自己被这些人骗了,再杀人灭口。”
“朝廷能把我怎么着?”
“皇帝再厉害也不能从死人嘴里套话吧?”
“李公误会晚辈了!”,申时行说,“晚辈不是想羞辱您,也不是想跟您攀关系!”
“纯粹就是不想局面更乱而已。”
“晚辈来的稳稳当当,也想走的稳稳当当!”
李成梁没有说话,别过头去喝着茶。
申时行也没有恼怒。
他知道,只要自己办好了这个差事,李成梁等武夫再不服自己,也要屈膝行礼。
他犯不着跟一个中年莽夫较劲。
“对了,方中丞呢?”
既然李成梁没有表态,自己就给他几日时间擦屁股。
擦好了,大家安然无恙。
擦不好,自己也已经提醒过了。
到时候牵扯李家,那就不怪自己。
于是他决定先去见见方缝时,一来一回三四天也就过去了。
这是张居正告诉他的对策。
先去李成梁那里,然后再找方缝时。
虽然按照规矩,应该先去找方缝时,但跟李成梁相比,他出问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这不,李成梁的回答又一次证实了张居正不会看错人。
“代子河(太子河)发水,方中丞在河边督工,抢修河堤,已经鏖战三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