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光阴如梭,时间飞逝 (第2/2页)
李斯想起来了自己的老师荀子,想起来了儒家。
客观上来说,儒家一直在提倡以民为重,于是李斯打算尝试从儒家那里借鉴一些东西,诸子百家一大抄,李斯也是师从儒家大能荀子,抄起来可谓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儒家讲究忠孝,讲究品质德行,讲究君子之论,有亲亲相隐之说……
在温习了大量的功课以后,李斯发现儒家的重民之策和善民之策或许并不是那么适合现今的大秦,有很多东西也违反了李斯的原则。
“有用,但是有用的不是太多……”李斯皱眉,开始尝试将儒家的重民善民之策和他自己的所学相互结合。
这期间,赵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和赵泗相谈以后,李斯就有了开辟新路的征兆,后面李斯几乎每天都要找赵泗商讨迁贵令的具体实施,还会和赵泗进行一些学术上的讨论。
赵泗办实事的能力暂且不提,他的思想理论确实极为出色,给了李斯很多启发。
只不过赵泗忙坏了,每天奔波于皇宫和李斯的办公场所,往往上午服侍过始皇帝以后,下午还要应对李斯的询问。
为了拉拢李斯,和李斯结成统一阵线,赵泗不断的给李斯灌输自己的思想。
“我知道了!”
这一日……
李斯拍案而起,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走的路是什么。
“人性本恶!老师从来没有说错!”
儒家讲究人性本善,法家讲究人性本恶,荀子这个儒家的异类也认可人性本恶,多少有些离经叛道,这也是荀子明明是大儒却交出来可韩非和李斯两个法家的根本原因。
“小民趋安,却也趋利!”
“当以律刑,以善引,明规矩而不私情!”
李斯意识到,善民重民并不需要废除现有的庞大且繁杂的律令。
“倘若不加以限制,必会汇聚为宗族,而不以律令,以族规为先,所以分户之令必须继续执行下去。”
“倘若他们生产的粮食足够他们缴纳赋税以后吃饱肚子,他们也必然会不会用心耕地,而是把心思放在其他事物之上,所以耕种赏罚之策依旧要执行。”
“民不辱而畏战,那就给其荣,所以二十级军功爵的特权可以修改,但是绝对不能取消。”
李斯认为,重民和善民,不能够以儒家的思想来陈述,完全放弃对民间的管控让他们野蛮生长。
“相反,律令条文应该更多,更全面,要对他们施行严格的管控,让他们善于耕种,而不是从事其他事情荒废田地。要让他们勇于战斗,而不是畏惧死亡。”
“所以连坐不能取消,控告之法不能取消。”
“以奖替惩,取消轻罪重罚!”李斯摸了摸自己的美髯,在竹简上郑重的写了下来。
秦法历来主张轻罪重罚,儒家认为法家的律令条文太多,很多事情没必要定下来律法。
李斯推翻了这些东西!
他,在走一条全新的路。
重民善民,是让民众过上足够温饱的生活,不再像之前一样疲于奔命。
但是与之相同的是制定更多的法律条文,以防止百姓安顿下来以后自生私心,不愿好好耕种,为国征战。
对他们好的同时不要把他们想的太好。
利用律法限制惩罚他们的同时把他们引导成自己所需要的模样。
取消掉轻罪重罚,奖惩并行,一些事情上用激励的奖励措施来替代掉原本的惩罚,以奖代惩。
秦法依旧要像以前一样深入到百姓的方方面面,让百姓能够随处感觉到秦法的存在,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秦法的规定之内的同时,又让他们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喘不过来气。
如果说以前的秦法是一块布一般紧紧的裹住百姓限制百姓的同时也让百姓不能呼吸,不堪重负。
那么李斯要做的就是,把布变成网,裹住百姓,限定百姓行为的同时,又让百姓有充足的喘息的空间。
赵泗说的很对,百姓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能够活下来,吃饱穿暖。
在这个前提下,更应该打碎他们的乡党,宗族。善民,绝不是放开管控。
当完成初步构思以后,李斯常常的喘了一口气,抬头看去,只见已至正午,太阳浓烈。
“时光如梭啊……”
他并非顿悟,而是日复一日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审视。
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流逝了过去。
皇宫之中……
始皇帝于躺椅之上安眠,赵泗则盘腿坐在地上,百无聊赖的一只手扶着下巴,一只手晃晃悠悠的摇着扇子,打了个哈欠。
“算算时间……荆他们应该已经要出海了吧。”
“第一批降价的官盐也应该售出了吧?”
“眼下离秋天已经不远,匈奴那边估摸着也要有动静了吧?”
“粮种,应该也已经开始分发地方了吧?”
伴随着赵泗的到来,大秦好像没什么变化,但是又好像在悄无声息之间,变了很多。
大秦的战车,轰轰烈烈的行进之下,拐了那么一个小弯。
就连大秦的左相李斯,都在赵泗的影响之下变得魔怔了起来。
(本章完)